研究院概况
华夏双创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研究型公益类单位,主要负责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文化和科技人物研究,推动科技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发展区域研究基地和专业研究所,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智库网络,打造智库成果转化平台,开展创新评估、决策咨询等活动。2017年华夏双创研究院挂牌成立,2020年成为高端智库单位。
研究院宗旨: 是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研究支撑和决策咨询。
研究院内设: 总体研究所、科技创新理论研究所、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市场营销策划发展研究所、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发展研究所、农林牧渔业管理研究所、制造业统计分析研究所、金融行业中心研究所、科技发展智能决策研究所等9个研究方向;综合管理与监督办公室、党委与人力资源办公室、智库建设与科研管理办公室3个管理部门;筹备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究院职责: 1.开展创新评估研究,重点围绕科技创新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产业、技术、学科、区域、科研组织和基地、社会发展等开展评估,承担第三方评估任务,开展科学计量、科技创新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制定评估规范和标准。 2.开展创新人才研究,重点围绕科技人力资源、人才政策、人才评价、科技人物成长规律等开展研究,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定期发布科技人力资源等报告。
[详情]内设部门
新媒体矩阵
	具有超导性能的锗材料制成
	距地不到二十光年的“超级地球”发现
	北京人形加速搭建具身智能开放生态
	仿生软镜片可像人眼一样自动调焦
	超小型半导体器件助芯片稳压滤噪
	科学家实现从赤泥中高效环保提取铁
	突破瓶颈!我国成功研制新型芯片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冷试成功
	全国装配率最高地铁运营线路开通
	科学家在有机材料内观测到量子效应
双创人才与调查
更多>>科技创新与评估
更多>>双创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更多>>创新创业与企业发展
更多>>理论研讨会
更多>>近日,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教授陈吕军以“我国零碳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指引与任务路径”为题,介绍团队在工业园区物质能量流动特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低碳零碳建设实践,指出零碳工
16
2025-09
近日,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教授陈吕军以“我国零碳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指引与任务路径”为题,介绍团队在工业园区物质能量流动特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低碳零碳建设实践,指出零碳工
16
2025-09
“临县枣木香菇生态产业富之源调研活动”在吕梁革命老区临县举行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吕梁汇聚,城乡融合。2024年9月7日,“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吕梁行”暨“临县枣木香菇生态产业富之源调研活动”在革命老区吕梁临县举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革命老区产业布局,打造革命老区“生态产业”典型,产业助力吕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
11
2025-08
20-50人规模的创新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仅渴望在基础软硬件上有所突破,更迫切希望链接大型央企资源,获得真实场景与产业链上下游支持。7月11日,在浦软孵化器等推出的“芯智AI加速营”,此次入营的20家科创企业大部分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据应用等领域,注册时间均超过一年,处于PreA轮-B轮的发展阶段。深圳市镜
23
2025-07
智库论坛
更多>>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以下简称“物博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本届物博会以“万物智联 无尽前沿”为主题,紧扣“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赋能”主线,重点突出物联网的“全面感知”“泛在连接”两大核心能力,集中展示传感器向智能化、微型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当前,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工业互联网
04
2025-11
10月25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华夏双创研究院部分理事成员出席参会。本届论坛以“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约150位科学家,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以及16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亚洲规格最高、顶尖科学家出席人数最多的国际科学大会之一。在开幕式主
27
2025-10
共筑全球创新生态!WeStart2025创业投资大会圆满举办
9月21日,作为第十八届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westart2025创业投资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正式启幕。华夏双创研究院上海属地理事单位参会,大会以“向新·共创”为主题,通过“一会一赛一展”三大板块,构建了多层次、国际化、高效率的投融资对接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为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part.01大
23
2025-09
近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论坛以“科普同心 融合同行”为主题,由福建省科协主办。论坛期间,两岸专家就科普创新发展与科普资源应用,科技教育与科普人才培养、生命健康教育与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等议题,开展了《大科学背景下的科学传播与公民科学素养》《台湾在可持续土建工程与环境美学的科普推广
05
2025-09
学术沙龙
更多>>近日,3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主旨报告环节,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信息所所长陈琨作“公路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思考”报告,系统介绍了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的最新进展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及关键技术应用,分享对未来交通建设、运输体系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展望,提出推
29
2025-09
日前,202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尤政在主论坛致辞中说,仪器仪表在多领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各行业对仪器仪表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仪器仪表领域面临着核心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可靠性提升等任务。他表示,希望通过年会搭建的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年会主
20
2025-08
“稀土NIR—II荧光探针:从材料创新到医疗应用”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京举办
6月29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稀土NIR—II荧光探针:从材料创新到医疗应用”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圆满举办,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沙龙活动由福州大学研究员宋晓荣担任执行主席,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松彬担任学术秘书。主旨报告环节,宋
02
2025-07
5月28日,为期3天的2025京津冀人工智能+人才科技成果展在秦皇岛经开区拉开帷幕,该活动作为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河北主场系列活动之一,为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一个丰富多样、互动性强的展示平台,助力京津冀人工智能生态圈建设。在成果展开幕仪式中,与会领导共同为秦皇岛人工智能孵化器揭牌。秦皇岛人工智能孵化器与
30
2025-05
创新研究
更多>>安装在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的国产抽水蓄能电站空压机“VM160”近日在广州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套)抽蓄电站空压机成功投用,打破了国外在该装备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有力促进国产关键能源技术装备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空压机是为机组启动制
	2日,一台重达80吨、形如太阳花的巨型转轮从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运。这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的高水头冲击式水轮机核心部件转轮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水电装备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球首个掌握500兆瓦级冲击式水轮机全链条技术的国家。该转轮将应用于我国“藏电外送”核
	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场景多样,包括干线货运、短倒运输、封闭场景运输、建筑施工、城市公交、物流配送等。但除了城市公交,目前商用车电动化率较低。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终端用户对动力电池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中科海钠发布了新能源商用车钠离子电池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海星K150
	3月3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的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团队原创的无噪声光子回波(NLPE)方案,将可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从10微秒级提升至毫秒级,同时成功突破了传统光纤延迟线的效率。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由于集成器件中噪声
	创新研究
更多>>3月3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的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团队原创的无噪声光子回波(NLPE)方案,将可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从10微秒级提升至毫秒级,同时成功突破了传统光纤延迟线的效率。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由于集成器件中噪声
	当空气气泡在液体中受到垂直振动时,这些气泡并没有按照预期的上下运动,而是表现出类似“奔腾”状态的水平移动。该发现在技术层面能改善微芯片的表面清洁和传热性能,并有望在太空中应用。团队在利用振动研究密封容器中波的行为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现象。他们以特定频率上下摇动充满液体的容器,会导致进入容器的气泡开始水
	太赫兹波指频率在0.1—10太赫兹范围内、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研究显示,6G通信可能覆盖的频段与太赫兹频段高度重叠。但太赫兹波由于频率更高、波长更短,更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难以实现清晰且安全的信号传输。电磁波吸收器可抑制电磁波的传输或反射,从而提升通信精度。研究人员此次开发出的吸收器由名为λ-
	日前从南开大学获悉,南开大学携手香港城市大学,成功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创新成果,为未来6G通信、智能驾驶、精准感知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团队成员、南开大学教授朱厦说,该芯片基于兼容CMOS工艺的4英寸薄膜铌酸锂平台设计,实现了厘米级距离与速
	创新研究
更多>>“量子计算优越性”是指量子计算机需要在特定的问题求解上,表现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从而解决连超级计算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计算任务。量子优越性是量子计算具备应用价值的前提条件,也是当前一个国家量子计算研究实力的直接体现。2019年,谷歌宣布其53比特“悬铃木”量子处理器在200秒内完成了一项随机线路采样任
	从总部位于广东深圳的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当日在上海发布,多项核心性能指标、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能力。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是核电站应急供电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
	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准环对称仿星器测试平台通过实验,证实了准环向对称磁场位形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为准环对称仿星器后期高参数运行奠定基础。 这是华夏双创研究院从13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首台准环对称仿星器测试平台成果交流会上获悉的。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头实施的准环对称仿星器项目是四川省“十四五”重大科技
	8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广东东莞召开。华夏双创研究院从会上了解到,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指标,如样品处单位功率中子通量处于国际同类型谱仪的领先水平,谱仪衍射分辨率和实空间分辨率达到国际同类型谱仪的最好水平。同时,在多物理谱仪研发过程中,首次成功研制出国产位置
	文章来源:华夏双创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9-09 10:15:25
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外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目标,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一批能源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金融支撑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能源领域智能化成效初显。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务场景赋能,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实现落地应用。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引导“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提出八个能源领域“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场景。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从应用场景赋能、关键技术供给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并以专栏形式细化明确了研发应用重点方向。
一是面向能源各场景全方位赋能。《意见》围绕煤、电、油、气各能源品种,系统部署了人工智能+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八大应用场景,推动能源领域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助力传统化石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新能源、能源新业态及能源交叉领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能源新产业新模式。在纵向上,围绕能源装备制造、能源生产、输运、调度、消费等环节,强化人工智能对能源产供储销的提质增效作用,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二是专栏明确典型场景建设路径。坚持战略引领与精准落地并重的原则,聚焦智能化转型需求急迫、数据基础完备、应用价值明确、规模化应用潜力大的方向,以专栏形式明确了37个人工智能+能源的融合应用发展重点任务,涉及百余项场景,其中,油气方向有6个,煤炭、电网、水电、能源新业态方向各5个,火电、新能源方向4个,核电方向3个,同时,提出了各任务的建设路径与目标。
三是加大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围绕数据、算力、算法,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支撑体系,提出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应用的三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夯实数据基础,加快形成能源领域高质量数据集,确保能源数据全流程安全可靠;强化算力支撑,统筹规划资源,构建算力、电力深度融合的算电协同发展机制;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软件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