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概况
华夏双创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研究型公益类单位,主要负责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文化和科技人物研究,推动科技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发展区域研究基地和专业研究所,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智库网络,打造智库成果转化平台,开展创新评估、决策咨询等活动。2017年华夏双创研究院挂牌成立,2020年成为高端智库单位。
研究院宗旨: 是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提供研究支撑和决策咨询。
研究院内设: 总体研究所、科技创新理论研究所、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市场营销策划发展研究所、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发展研究所、农林牧渔业管理研究所、制造业统计分析研究所、金融行业中心研究所、科技发展智能决策研究所等9个研究方向;综合管理与监督办公室、党委与人力资源办公室、智库建设与科研管理办公室3个管理部门;筹备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研究院职责: 1.开展创新评估研究,重点围绕科技创新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产业、技术、学科、区域、科研组织和基地、社会发展等开展评估,承担第三方评估任务,开展科学计量、科技创新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制定评估规范和标准。 2.开展创新人才研究,重点围绕科技人力资源、人才政策、人才评价、科技人物成长规律等开展研究,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定期发布科技人力资源等报告。
[详情]内设部门
新媒体矩阵
我国首台万瓦级氦制冷机研制成功
用专利交叉许可推动破解“内卷式”竞争
中国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火电
轻舟货运飞船计划今年首飞
可移动可变形的新型超材料问世
共线反铁磁体首现反常霍尔效应
商用电信网实现长距离量子通信
世界最大全电驱可拆装环保绞吸船正式投用
“好奇”号在火星发现大量碳矿床
新型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刷新
双创人才与调查
更多>>科技创新与评估
更多>>双创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更多>>创新创业与企业发展
更多>>华夏双创理论研讨会
更多>>2025年4月21日,华夏双创研究院专家考察团走进中科东亚集团,围绕品牌建设、技术产业化及市场拓展展开深度调研。中科东亚集团董事长孙文明、总经理兼技术负责人金星、副总经理刘永定等核心管理层参与座谈,双方就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区域项目落地及品牌国际化达成多项共识。北京中科东亚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科创板挂牌企业
22
2025-04
2025年3月17日,由华夏双创研究院举办《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研讨会在宋庄圆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多方智慧,共同探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会上,苏武泉详细介绍了宋庄镇的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及未来发展规划。宋庄镇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
18
2025-03
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各地各部门深入践行“五个必须统筹”述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举。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开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立足基础、统筹谋划,巩固强化传
07
2025-03
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推动航天科技在农业、生态产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探讨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以航天高科技助力产业升级转型,助力产业振兴发展,2025年1月14日,由华夏双创研究院支持的航天生态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交流会盛大召开。与会人员有:北京神飞航天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务院长曲建伟;中国中
15
2025-01
华夏双创智库论坛
更多>>近日,由华夏双创研究院主办的《管理科学与数据分析》智库论坛圆满举行。此次沙龙汇聚了来自学界、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探讨管理科学与数据分析领域的前沿趋势和应用实践。参会嘉宾包括华夏双创研究院的资深专家金耀辉、王明阳、郭为安、纪达颖、许维、张帆,著名高校管理学院的李煜,以及多家知名企
15
2025-04
2025智能控制智库论坛圆满举办!共探人工智能与工业4.0融合发展新路径
由华夏双创研究院主办的"智能控制智库论坛"今日在北京大兴圆满举办。论坛围绕"智能控制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本次论坛旨在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智能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论坛伊始,华夏双创研究院理事长李华教授发表致辞指出:"随着
25
2025-03
2025年2月11日,科技赋能金融重构金融生态沙龙圆满举办。本次沙龙由华夏双创研究院金融行业中心研究所主办,沙龙由金融行业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李广主持。来自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科技企业等30多位领导及专家出席本次沙龙。此次活动主题为“科技赋能金融重构金融生态”,邀请享宇金服高华华、清数科技张春雷、第四范式于中灏
12
2025-02
近日,由华夏双创研究院主办的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探讨新质生产力生产密码智库沙龙圆满举办。“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于“新”与“质”。“新”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先进科技催生出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业态,聚合成新生代生产力的新内在动能。“质”在于通过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生产力质量的跨越
17
2024-12
华夏双创学术沙龙
更多>>华夏双创研究院成功举办市场营销策划发展学术沙龙 共探行业前沿趋势
4月11日上午,为推动市场营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华夏双创研究院支持华夏双创研究院市场营销策划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市场营销策划发展学术沙龙”圆满举办。会议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山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位营销策划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宏观营销、国际营销、服务营销及销
11
2025-04
为增强通信领域成果交流,扩展学术视野,创造学术研究机会,2025年3月1日,由华夏双创研究院主办,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协办的通信技术5G及物联网中的应用学术沙龙圆满成功举办!此次学术沙龙吸引和集聚了互联网IT与信息通信领域的主管领导、行业领袖、专家学者、技术精英以及有关机构、组织和企业等三十余家参会;众多学者专
05
2025-03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入研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2025年1月2日,华夏双创研究院以“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力”为主题开展研讨。华夏双创研究院30余人参加交流学习。 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宏
03
2025-01
11月21日,由华夏双创研究院主办的科技学术沙龙圆满举办,本次沙龙的主题是“科技场馆与科学文化传播”。华夏双创研究院成员单位30余人出席沙龙。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场馆在传播科学文化中的新角色与新使命。专家报告精彩纷呈,从多维度解读科技场馆的科学文化传播。章梅芳报告题目为《科技场馆如何讲好科学
22
2024-11
创新研究
更多>>新能源商用车应用场景多样,包括干线货运、短倒运输、封闭场景运输、建筑施工、城市公交、物流配送等。但除了城市公交,目前商用车电动化率较低。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终端用户对动力电池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中科海钠发布了新能源商用车钠离子电池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海星K150
3月3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的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团队原创的无噪声光子回波(NLPE)方案,将可集成量子存储器的存储时间从10微秒级提升至毫秒级,同时成功突破了传统光纤延迟线的效率。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由于集成器件中噪声
当空气气泡在液体中受到垂直振动时,这些气泡并没有按照预期的上下运动,而是表现出类似“奔腾”状态的水平移动。该发现在技术层面能改善微芯片的表面清洁和传热性能,并有望在太空中应用。团队在利用振动研究密封容器中波的行为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现象。他们以特定频率上下摇动充满液体的容器,会导致进入容器的气泡开始水
太赫兹波指频率在0.1—10太赫兹范围内、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研究显示,6G通信可能覆盖的频段与太赫兹频段高度重叠。但太赫兹波由于频率更高、波长更短,更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难以实现清晰且安全的信号传输。电磁波吸收器可抑制电磁波的传输或反射,从而提升通信精度。研究人员此次开发出的吸收器由名为λ-
创新研究
更多>>太赫兹波指频率在0.1—10太赫兹范围内、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研究显示,6G通信可能覆盖的频段与太赫兹频段高度重叠。但太赫兹波由于频率更高、波长更短,更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难以实现清晰且安全的信号传输。电磁波吸收器可抑制电磁波的传输或反射,从而提升通信精度。研究人员此次开发出的吸收器由名为λ-
日前从南开大学获悉,南开大学携手香港城市大学,成功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创新成果,为未来6G通信、智能驾驶、精准感知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团队成员、南开大学教授朱厦说,该芯片基于兼容CMOS工艺的4英寸薄膜铌酸锂平台设计,实现了厘米级距离与速
“量子计算优越性”是指量子计算机需要在特定的问题求解上,表现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从而解决连超级计算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计算任务。量子优越性是量子计算具备应用价值的前提条件,也是当前一个国家量子计算研究实力的直接体现。2019年,谷歌宣布其53比特“悬铃木”量子处理器在200秒内完成了一项随机线路采样任
从总部位于广东深圳的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当日在上海发布,多项核心性能指标、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能力。核电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是核电站应急供电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
创新研究
更多>>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准环对称仿星器测试平台通过实验,证实了准环向对称磁场位形这一理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为准环对称仿星器后期高参数运行奠定基础。 这是华夏双创研究院从13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首台准环对称仿星器测试平台成果交流会上获悉的。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头实施的准环对称仿星器项目是四川省“十四五”重大科技
8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广东东莞召开。华夏双创研究院从会上了解到,多物理谱仪关键技术指标,如样品处单位功率中子通量处于国际同类型谱仪的领先水平,谱仪衍射分辨率和实空间分辨率达到国际同类型谱仪的最好水平。同时,在多物理谱仪研发过程中,首次成功研制出国产位置
华夏双创研究院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等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利用精心设计的人工笼目超晶格势场,成功实现了石墨烯中不同色散类型能带的选择性调控。相关研究结果于6日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文章入选编辑推荐,并被美国物理学会旗下在线新闻网站“
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也是塑料、橡胶、纤维、医药等领域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19日,一项来自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科学》上发表。该团队研发出一种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新型丙烯催化剂,为低碳烯烃生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催化科学基础。据了解,丙烯产业对全球石
文章来源:华夏双创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4-12-19 10:50:13
据《自然·通讯》杂志1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发现了一个双星系统。这也是迄今为止在超大质量黑洞附近发现的第一对恒星,人们对这类系统虽然早已有所预测,但一直未能检测到。该发现为研究银河系恒星动力学和演化历程带来了新见解。
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介于100万倍至100亿倍太阳质量之间,理论认为,包括银河系在内所有星系的中心,都潜伏着这样的“怪物级”天体。位于银河系银心的黑洞人马座A*,是离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北京时间2022年5月12日晚9时,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发布了一项“开创性成果”——黑洞人马座A*的首张照片,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人马座A*被高速恒星和尘埃天体环绕,它们被统称为S星团。人们预测S星团中存在双星系统(两颗恒星围绕同一重心,被引力彼此约束),但此前从未探测到。过去的研究认为,由于恒星与人马座A*的相互作用,这类恒星不太可能稳定存在。
德国科隆大学研究团队此次利用甚大望远镜和凯克望远镜的档案数据,首次在S星团里探测到一个双星系统。该系统被称为D9,由双星D9a和D9b组成,年龄相对较轻,预计约270万年,可能形成于S星团的外部。
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系统在S星团内的稳定期已经走到尽头:由于黑洞的影响,双星系统的两个部分可能会在较近的未来合并。对D9的探测表明,这类双星系统在从S星团外迁移到内部后,能够在星团里存续约100万年。
这些发现也为天文学家了解人马座A*轨道上恒星的潜在演化路径带来了新的见解。
在银河系中,双星的数量非常多。研究双星系统,对了解恒星乃至银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多样性有重要意义。人们一直推测,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也存在一个双星系统。这次,科研人员利用天文望远镜的档案数据,探测到了人马座A*星团内一个“年轻”的双星系统,其可能诞生于S星团外部,并逐步向内部移动。离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是研究黑洞物理的绝佳对象;而它周围发生的一切,也为我们研究星球演化带来新视角。